关于面试那点事儿
关于面试那点事儿

关于面试那点事儿

昨天去历下面试了两场,感受颇多。

有两场,上午一场下午一场,第一场是省科院控股的公司,相当于我们学校的亲戚?第二家是小型外包公司(个人理解)。

第一家公司给我的感觉还行,公司不大,也就一层。进去的时候看了看工位上工作的前辈们,目测工位有点窄,(远)不如腾讯的大,或许大工位也是大厂独有?

HR小姐姐蛮温柔热情的,然后我在会议室里见到了面试我的其他二位前辈:前端小姐姐和后端哥们。

我不太想写面经,因为这两家公司提问的都比较基础,倒以聊天为主(可能是前端小姐姐发现我基础太差不好意思继续提问了)。

第一家公司提问了蛮多的基础问题,没有问过多的项目经验,这倒不太好,因为我基础确实差,比如问了个promise,我说没用过。实际上,vue的axios底层就是promise封装,我天天都在用。前端说我这样的学习方式有问题,应该先把基础打好,再学框架也很快。我是跳过基础直接撸框架。

问完了技术方面的,也简单聊了聊后端的,可惜他们都使用springboot,Go的我表示“语言只是工具”(java的我都不会啊啊)。HR也主动和我说了一下工资和待遇的情况。大体朝九晚五+双休+六险一金,还算不错。但是,工资中规中矩,和学校其他实习/应届生工资一样。

这样,就没有考虑的必要了,我追求了这么久的技术,写了蛮多项目也拿了不少奖,结果和普普通通的学生拿着一样的工资,我不甘心。

第二家公司更小,开出来的工资让我….不太能接受(没有正面回答工资问题)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家公司没有太好的发展前景,我在里面学不到东西,后续不做考虑。

面试完了,感受很多

首先,认识到了自己是个废物,尽管有蛮多的开发经验,但也是废物,企业也不会给我开很高的价格。

一份IT简历,HR最看重的是什么?我认为是学历,其次是项目经验|获奖。学历才是第一位的。学历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,即使这位985的同学不会写代码,但他就是优秀,就是学的快,就是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。

关于自己的技术和方向,我也反思了蛮多

我不后悔

尽管,忽略基础就搞框架这种事情是不对的,但我也不后悔。我这样做,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技术,尝试更多的领域 做出更多的项目。本科阶段,我不求精通某个技术。我更希望多尝试不同领域,让我有更多的选择权去选择我喜欢并且擅长的方向。基于这个出发点,我的做法没问题,而且将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了。

今天又想起一位博士对我说的话:前后端开发?这不是最基础的技术吗?将来去公司是不是只做这些基础的工作?

换言之,我缺乏核心竞争力,我会的这些前后端技术并不难,很多人经过短暂的培训也能学会,甚至做得比我更好。

或许,该换个方向了

关于未来

这才是最让我痛苦的,明明从大一开始就尝试触摸现实,并做尽可能坏的打算,可当真正触摸到了,还是那么痛苦,那么难以接受。

其实,从高考结束时,大多数人的人生已经被规划好了。

就算我考上普通研究生,也有可能只是“将大学生活延长两年”,然后毕业比本科生多拿2000块工资。

想起导师很久前和我说过的话:“你们真的在乎人才引进的那1000块钱?”“在乎在乎!”。

我有点理解导师的意思了,真正在乎的,不应该是这1000块,这1000块,只是1000块,只能是1000块。除了这1000块,我的竞争力在哪?我将一直从事这样基础无聊没有挑战性的工作?还是以此为入口,开启另一个领域;使自己变得难以替代?

目前,最适合我的,是考研。尽可能努力考到好大学,利用自己代码上的经验,服务自己的新领域,在新领域证明自己的核心价值,使自己变得难以替代,而不仅仅是毕业后比本科生多拿2000块。

钱,很重要;但是和未来相比,钱,只是钱。

经过山大软件园,这里有很多回忆,可惜疫情期间,大爷不让我进。也不知道大一时认识的小伙伴们如今过的怎样,他们大概率比我要优秀得多吧….我努力了两年多还是没有追上他们….

“ 浪潮来我们学校招应届生,就给8K,我们觉得少不想去”

这句话让我感受太深了,从大一记到现在,这就是985,我用尽全力也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
我不想卷了,但我的能力无法支撑我的野心,好痛苦…

我,到底在追求什么呢?

5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