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在群里,又又又有人起哄叫我大佬。不得有些感慨。
首先,我承认我很弱,换句话说,我觉得我不配“大佬”这个称呼,还是直呼其名比较适合我一些。
自从上大学后,我就有种感觉,越是强的人,越卖弱。比如LYJ吧,算法流的扛把子,学习毅力max,硬生生把自己没有很多天赋的算法领域研究的那么深入。真的很钦佩他。但是这家伙却特别特别喜欢卖弱,总是说自己太菜了。
我俩对待学习的态度很不一样,我更喜欢把编程当做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,就像数字媒体一样。除了学习外我是很重视生活的,有乐趣有意义的生活才是我所追求的。当然,有意义的生活一定要学无止境,天天刷抖音打王者可不是什么有意义的生活(个人观点)。 通过博客,应该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我俩的差距,放上他的博客:
当然~他的博客是托管的,所以说不大稳定,晚上也很难访问。(说着就开始得瑟了)。
他的博客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算法,很符合他这个ACMer。而我的网站,基本上就是日常生活吧。我更想把网站当成自己的一个小树洞,记录生活的每个瞬间,就像以前的Twitter一样。
前几天还遇到了一位名字特别奇特的学姐,和她聊了聊,她拿到了数学建模国一。我觉得这是非常棒的奖项了。我这四年可能都拿不到这么高等级的奖,毕竟算法流的比赛我只能白给(那我报名蓝桥杯干嘛?)。
但是她觉得她自己不是大佬,“数学建模很简单的,会一点就能拿奖”。
我想了想我对“大佬”这个词的定义:某些领域比我强的人。
是的,她是数学专业的,数学能力碾压我。LYJ是搞算法的,他算法领域可以把我虐成shit。还有几位代码敲得最好,GPA还数一数二,那更强了(没准这几个家伙正在阅读这文章)。
我的优势呢?可以很快上手一门编程语言;英语能力比较好,可以直接看文档;应用领域强一点;擅长解决实际问题;擅长规划;很有自己的主见。
我认为,这些能力很基本,并且相对于那些优秀的人,我这些算不上是优势,被碾压也是常态。我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能力几斤几两。这也是我经常否定导师方案的原因之一——我能力不够,学/做不出来。
可能相对于同专业的同学,我编程领域确实好一点;但是我GPA比较低,甚至在担心挂科。
从我的角度而言,说自己很弱,不是谦虚,更不是装逼的另一个方式,而是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很弱。
可能,现在很多人都没经历过绝望之谷。换句话说:不知道自己不知道
在暑假的时候,我知道HY经历了编程领域的绝望之谷,她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。但是她一直很努力地学,我也非常乐意帮助她。
我觉得,我们很多被称为“大佬”的本科生,正处于这个阶段:知道自己不知道。
在很多同学眼里,他们是大佬,或许学习很好,成绩优异;或者参加各种比赛,摘金夺银;或者代码敲得非常好……. 可是他们却很清楚,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更多,需要学习的更多。同时他们也接触了各个领域相对优秀的人才,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,不停地激励自己向前奋斗。
随着知识的积累,有些人到了下个阶段——知道自己知道。
我觉得,只有某个领域到了这个阶段,才能被称为大佬。我觉得我还没到这个阶段,或者说,还差得远。
至于最后一个阶段,我觉得老师们都是这个水平——不知道自己知道。
因为我“知道自己不知道”,所以说做决定前非常谨慎,会认真衡量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项目难度。并给出相对保守的估计。而导师“不知道自己知道”,她认为这些东西很简单。的确,她的水平,我这生恐怕都难以触及。虽然我经常和她顶嘴,但是内心永远怀着尊敬,毕竟她的水平太高了。
每次要做个项目,导师总是鼓励我们“你们可以的,没问题,慢慢学”。
我总是提出反对建议“难度高,复杂,我们没能力”。
现在想想,我们这样思想的差距,和达克效应密不可分吧。 人呐,总归要有点追求,大学不奋斗和咸鱼有什么区别。